陕西事业单位考试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着哪些误区

作者:事业单位考试,干部选拔,职业生涯规划来源:事业单位考试,干部选拔,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功利地为找工作而准备


很多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果在大学阶段就为自己日后的工作充分准备,那就可以相应地加快个人的职业发展历程。诚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就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是也应看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帮助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找到一个好工作,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更为客观、理性地分析自己,从而为自己一生的职业规划和价值目标的追求提前做好准备。


2.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找到赚钱多的好工作


谁都想找到赚钱多的工作,但是赚钱多,只是劳动后给你的报酬比较多,这仅仅表现为一个结果,然而这个赚钱多的工作你喜不喜欢、适不适合自己?从这个内在的判断上显然可以明确你所做的工作是不是好工作。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那这个职业是否就是赚钱多的工作呢?不一定。因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首先是适合自己,其次才是薪酬等其他因素。适合自身的工作才是职业生涯规划所要达到的目标,所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任务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3.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变化快,还是走一步算一步的好

在规划职业生涯时,许多大学生往往认为计划没有变化快,还是不要规划了,规划也是做无用功,还要再去改变,还是走一步算一步稳稳当当的算了。事实上,存在这种意识的大学生混淆了规划和计划以及规划和变化的关系。 计划是一种较为主观的思考安排,而规划则是将主客观因素都考虑到的一种思考统筹安排。如果规划制定得不严密就会沦为计划,反之,缜密的计划就是规划。这里需要澄清的是,计划和规划的区别并不仅仅是以执行的最终结果为判断依据,而是以考虑的全面周到与否和执行应对的严格与否来区分的。变化本身就是在规划中要考虑的因素和步骤,变化是逃不过规划的,除非你没有考虑变化就开始规划。而没有考虑变化的规划是不能够称之为规划的,最多可以称为计划。

4.职业测评是可以测出自己适合什么职业的

目前在大学生中有着这样的一种认识倾向或可以说是迷信想法——通过做职业测评就可以测出自己适合的职业。我们且不说具体的职业测评到底有多大作用、多大的可信度和有效度,仅拿测评这个手段来讲,我们知道测评主要是依据于一定的行为投射反映出的内在心理来界定影响目标行为的关键因素并确定其所占影响的权重,再结合一定的真实样本,通过测评个人对关键因素的关键事件的反应来做出一定的判断。测评是通过外在因素来分析内在本质特征,许多情况下都会存在偏差。因此,我们不能迷信人才测评的各种量表和所得结果,加之很多测评选取的常模不是来自中国本土案例,这样就更加大了测评的风险性和不准确性。

5.职业生涯规划是可以通过讲座等方式速成的

值得指出的是,职业生涯规划是不能速成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可能通过几场讲座或者几次活动,甚至是几次授课就可以做出,因为这里存在几个必须要由当事人在实际情景中亲身探索才能确定的因素,而这些因素仅仅通过理论学习和课堂的讲授是无法落实的。诚然,技能、技术等操作层面的东西可以速成,只要掌握了正确有效的方法。但是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要经过实际职业体验和职业能力塑造、职业潜力开发等各个过程才可以初见端倪,自身定位是无法通过理论来速成的。

6.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四时才要面临的事情,大一时用不着想

这是很多刚入大学的新生所抱定的观念。的确,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是在大四毕业后才开始的,大一阶段确实不用开始找工作。但是大学阶段本身是一个整体,无论怎么划分,怎么安排,其核心的、最后的目标还是实现就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大四时才要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大学阶段都要面对的。从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影响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觉醒以及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准备并不是越晚越好,而是越早越好。所以,大学生应该从大一开始就花时间进一步了解自我,探索职业和社会,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为将来走向社会、走进职场做好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陕西事业单位考试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