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社会上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扩大,高职类院校职业教育也成为诸多毕业生的选择,如今就业压力普遍加大,在高职扩招背景下,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也成为一项必修课。本文主要针对我国高职类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缺少合理规划,针对性弱等问题,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完善和发展中提出建议。
一、教学计划
1、立足学生差异完善教学计划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差异性分析,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通过个人差异定位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提升。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以班级形式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时候,充分发挥班级辅导员的角色,组织召开相关职业规划主题班会,将学生按照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进行类别细分,有针对性地为每个类别学生开展生涯教学,同时辅导员同样可以邀请往届毕业学生分享工作经验,为正在做职业规划的学生做好方向指引,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职业需求,激发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动机,完善教学计划。
2、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同时并举
对于高职毕业学生而言,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同等重要,职业能保证自己生活的基本劳动需求,学业能帮助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能不断适应这个变化发展的社会。学校在职业规划教学中需要渗透学业规划教学,通过兴趣专业规划培养让学生在职业规划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在职业规划教学引导中根据学习的不同方向来同时完成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在职业中学习,在学习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3、建立专业的教师团队,合理的教学课程
专业化的师资力量是职业生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力量,目前在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缺乏相应的职业规划教师,需要学校在教学计划实施之前,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吸纳心理学,教育学相关专业教师,以及社会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组成一支高水平的优质职业生涯教学团队,同时学校需要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职业生涯教育规划培训的课程时长,课程上通过多类型的职业规划数据来说明问题,在专业化团队的引领下,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科学引导学生进 行自我评估,提供完善的职业测评以及职业定位体系。
二、教学内容
1、课程设置增设体验式实践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职业生涯教育培育在现如今依旧是以课堂讲授,PPT展示为主,授课要点很难被学生真正掌握,对此,在职业生涯教育中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丰富,在教学中增设实践课程的考核比例,例如在实践中创设多个工作岗位供学生进行体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主题需求进行短期的职业体验,还可以在一个职业体验期结束后到另一个职业中参与体验,在职业体验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减少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因为工作不合适而频繁更换工作岗位的几率,而且对企业用人方面也会造成损失。
2、企业文化走进校园,打造现代学徒职业体系
现代学徒职业体系是在全社会的共同协作之下,通过企业和学校的联合,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同时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教育模式,实现定岗双向的教育模式。在职业生涯课堂教学对企业文化进行课堂渗透,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员工来到学校,丰富学生的课外视野,采用前辈带新人的模式,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同时鼓励学校老师带动学生走进企业,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通过教师这一关键点加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得企业文化渗透校园,实现现代学徒体现的新突破。
三、教学形式
1、新媒体职业生涯网课走进校园
现如今,新媒体的运用将网课带入人们生活,网络课程因其可随时返回重新播放,观看时间地点自由等优点,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学生随时随地都能体验到课程教学。职业生涯网课在理论教学中,涉及的需要背诵记忆的知识点基本没有,大多是需要学生通过专业老师的经验分享教学来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如此而言,职业生涯网络课程的理论教学非常适宜在网络完成,通过在线教学,帮助学生在碎片化的时间就能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学习。
2、实现线上线下沟通教学模式
网络互动,经验分享已经成为现如今网络教学的一种新模式。通过网络实现线上线下一对一沟通,使学生能在线上线下得到专业指导,在平等的交流与互动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同时,现在网络上微博、知乎、贴吧的信息众多,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寻找学生职业规划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在互联网时代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网上在线答疑,线下经验分享宣讲会,都能实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
综上所述,如今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计划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将吸纳更多生源来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但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也会相继扩大,对此,需要教师学习向阳生涯的生涯规划师课程,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知识,做好迈向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帮助学生能更好地做好职业规划,明确职业目标,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能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实现就业的基本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陕西事业单位考试平台立场。
|